当前位置:以智范文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市农业农村局、市委农办秘书处盘活农业优势资源,助力畜牧产业振兴

时间:2022-12-11 15:35:05 来源:以智范文网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对于齐齐哈尔来说,只有紧紧抓住地缘、资源要素,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才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文件精神,推进齐齐哈尔市畜牧产业振兴,提升畜牧产品供给质量,加快农业资源化利用水平,针对畜牧产业发展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畜牧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始终坚持“稳生猪、优两牛”的原则,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全产业链生产模式,促进“两牛一猪”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全力打造“优质、高效、安全、健康”型畜牧业,有效提升了全市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一)取得成效。一是畜牧业产值明显增加。2018年,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6870万头(羽),奶类总产量90万吨,肉类总产量46.1万吨,蛋类总产量13万吨。畜牧业总产值实现244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5年连增,已经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二是畜牧养殖初具产业规模。全市奶牛规模养殖承载能力达22万头;
建成万头承载能力的奶牛养殖场9个,平均单产水平达到10吨,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达到欧盟标准。全市乳制品加工企业13家,生鲜乳加工处理能力210万吨。以龙江等5个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和国家级核心原种猪场为基础格局的生猪产业化集群初步形成。纯种和牛存栏达8000头,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和牛种公牛站,是世界最大和牛种牛繁育场。三是废弃物利用率明显提高。2018年,畜禽粪污产生总量1446万吨(其中,规模场粪污产生量267.8万吨,规模以下粪污产生量为1178.2万吨),资源化利用量1139万吨、利用率达78.8%。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1.1%。现有第三方粪污专业处理机构10家,设计年处理粪污能力累计81万吨。

(二)主要做法。一是构建服务体系,稳固产业基础。组建产业联盟。由畜牧主管部门牵头组建了现代畜牧产业联盟,将行业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吸纳进来,涵盖饲料加工、畜禽养殖、乳肉制品加工、畜牧机械制造等行业,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在现代畜牧产业联盟中设置金融保险行业联盟,由龙江银行牵头,协调银行机构扩大抵押物范围,增加信贷资金有效供给;
建设畜牧产业资金,采取政府引导、社会资本为主的模式,形成畜牧产业基金引导、领投,其他产业基金跟投,银行提供资金匹配的多渠道融资体系;
推动畜牧业保险改革创新,探索开展育肥猪政策性保险,完善畜牧业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构建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上海奶牛产业服务公司作用,为全市畜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开展资产整合、金融支持、牧场托管、技术输出提供服务。二是强化循环利用,打造绿色发展。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定了全市畜禽粪污专项整治方案,强化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开展规模养殖场督导检查,并组织第三方对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进行科学评估。推动畜禽污废肥料化利用。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推广黑膜厌氧发酵工艺,提升本地畜禽污废资源化利用率,同时降低粪污处理成本。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全面开展草原清查,实施退牧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大力开展草原保护工程建设,开展生物防控,提高草原鼠虫害防治力,使草原灾害降到最小。三是加大防控力度,提高质量安全。加大动物疫病防控。积极开展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提高动物疫病抗体检测频率,免疫抗体年均合格率达90%以上,生猪、家禽、牛、羊发病率均控制在3%以下。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定了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暂行办法,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流程采取养殖企业(户)或屠宰企业申报、站受理、存储点集中、中心收集处理的“四步法”,使畜禽病死无害化处理达到了“四不准一处理”的要求。加大畜产品质量监管。积极开展市场监督检查,每年抽检畜产品、兽药和饲料样本达1万批次以上,抽检合格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产业体系。支持畜牧机械装备业发展。出台政策扶持畜牧机械企业加快生产奶牛养殖装备、生猪养殖等配套机械,目前生产的畜牧机械已销往辽宁、河南等地,年销售额超1亿元。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鼓励丰源集团的生鲜畜产品冷链物流由周边沿线扩大到北京、上海等地。同时,支持一重天润现代农业公司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和东北大米、牛羊肉销售业务。推进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建华区政府与河南双汇、齐报集团共建龙江猪网、电商平台、双汇齐报小店,实现“科技研发+生态基地+产品溯源+冷鲜运输+电商平台+电商小店+龙江品牌+供应链金融”模式,初步形成了优质畜产品新零售的全国性布局。

(三)存在问题。一是国产乳制品持续受到外部冲击。国内奶业发展不充分,生鲜乳生产成本较高。奶牛单产水平低、饲料价格高于国外、养殖成本居高不下。此外,复原乳在国内乳制品市场占据份额大,国内乳企大量使用低价进口的大包乳粉作为加工原料,严重冲击了国产生鲜乳市场。二是非洲猪瘟持续影响生猪发展。目前,仍有地区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存在再次诱发疫情风险,加之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产业发展态势不容乐观。非洲猪瘟疫情的发展迫使调运政策由“调猪”向“调肉”转变。全市每年出栏的生猪主要销售外省,生猪出栏量一旦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可能出现猪肉销路不畅、生猪压栏卖不出去和价格大幅下滑的现象。三是高端肉牛推广扩繁速度迟缓。我市拥有全球最大的和牛产业纯种群,养殖盈利模式可靠,高档牛肉产品供不应求。但受养殖场(户)对高端肉牛养殖效益认识不足、饲养周期长(17个月育肥期)、养殖成本高(每头3.2万元)、流动资金需求量大以及出栏时间长等方面制约,每生产出栏一头高端肉牛需要近3年时间,肉牛扩繁速度缓慢。

二、机遇与挑战

从国内畜牧产业发展情况看,齐齐哈尔市畜牧产业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方面。一是政策机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升级改造中小奶牛养殖场,实施婴幼儿配方奶粉提升行动。”3月22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奶业品牌提升方案,这为奶牛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二是区位机遇。齐齐哈尔处世界公认的黑土带、黄金玉米种植带和黄金奶牛养殖带,地域广阔、地力肥沃、水系发达、光照充足、气候适宜、环境优良,为发展畜牧产业提供得天独厚的区位、环境、资源和基础优势。与此同时,国家将黑龙江划分为最具潜力的生猪养殖增长区,发展环境好,增长潜力大。三是市场需求机遇。目前,全国肉蛋奶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据测算,最近每年新增肉类消费需求超过80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1%,虽然需求增速减缓,但至少到2030年需求增长的格局不会变。禽蛋消费量目前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未来增长空间不大,但农村居民消费每年仍要增长3%以上。奶类消费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预计未来几年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奶类消费增速分别为3%和5%。四是产业发展机遇。近年来,齐齐哈尔实施了“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有效拉动畜牧产业发展,龙江元盛和牛、嘉一香等产业战略投资者到齐齐哈尔投资布局,同时拥有影响力的飞鹤、蒙牛、光明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我市建设多条智能化生产线,这为全市发展畜牧产业奠定了基础。

(二)在挑战方面。一是资源压力增大。蛋白饲料短缺问题突出:豆粕进口依存度达80%以上,鱼粉进口依存度也在70%以上。畜禽养殖用地难、贷款难、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突显,畜牧业增产难度加大。二是环境约束趋紧。自《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以来,对规模养殖的环保约束趋紧,粪污处理问题成了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纷纷出台禁养和限养政策。三是不实信息危害大。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经过媒体的不实渲染,人们谈猪色变,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生猪受影响最大,其次是肉鸡。最艰难的时期是今年1-2月份,全市生猪存栏156万头,较2018年底环比减少20.9%(规模养殖场存栏41.7万头,环比减少25%)。当月出栏一头生猪亏损1000元,养殖户亏损面达47%,还能盈利的主要是签约合同户,龙头企业也承担了部分损失。四是养殖风险突出。动物疫病风险加大,疫情决定市场行情。疫病死亡造成的不仅是经济损失,更重要的给养殖户造成心理恐慌。如非洲猪瘟病例公布后,今年1月份,全省猪肉价格与上年同期下降19.4%,生(毛)猪价格下降48.9%,部分主产区产品销量减少近50%,企业库存大量积压,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风险。

三、对策建议

(一)推进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加快转变畜牧业养殖方式。积极发展畜牧小区,促进散养户规模化生产;
创新经营管理制度,用先进技术和现代设施装备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
对专业户和大型养殖厂“强制”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着力培育适应市场的新型主体。加快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突破口,以品牌建设为核心,重点扶持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生产经营水平高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三)引导和规范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快转变畜牧业组织方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依托畜禽养殖大户、基层畜牧兽医站、批发市场等优势,大力发展服务型、流通性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拓展和规范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功能。

(四)构建完善公共监管体系。加快转变畜牧业管理方式。构建一体化质量监管体制;
不断完善畜禽品种选育和改良,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监督,动物卫生与疫情防治,废物处理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和法律法规。

(五)提升科技支撑服务能力。加快转变畜牧业服务方式。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病综合防控能力;
加大先进技术的攻关和集成,建立新型畜牧业科技研发、转化和推广体系;
加大对畜牧业保险的补助;
强化行业信息监测和预警,努力提高统计监测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