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以智范文网>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推进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12-16 17:15:05 来源:以智范文网

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抓手。作为全省唯一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推进试点市,是新时代省委省政府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又一次重锤响鼓。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将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列入重大改革及先行先试项目,各县(市、区)围绕打造融合发展“晋城样本”,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乡村民宿、文创农业、农村电商等融合型新业态蓬勃发展。去年11月,笔者随市政协调研组深入到城区西上庄、泽州川底、阳城蟒河、高平野川、沁水土沃、陵川附城6个试点乡镇20个试点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在真切感受各地率先推进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的同时,对进一步推进融合发展做了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一、当前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融合特色不足。许多试点乡村只是对“农林文旅康”各种元素进行机械的组合,而不是有机的融合,存在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在主导产业选择和新业态培育上特色不够鲜明,布局随意,景致雷同,品牌化程度不高。目前试点乡村的产业融合充其量也就是在农业产业化方向上的传统延伸和简单升级,并没有打破产业间的界限,没有走出创新的路子。普遍停留在浅层次、表面化的乡村旅游上,多数仍以生态观光农业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受农业的季节性特点影响,农旅融合项目淡旺季特征明显,产业链条短,为当地创造的价值有限。

二是融合机制不活。市委《关于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是指导全市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产业、用地、融资、税费、基础设施、农村改革、人才队伍、组织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安排,释放了最大红利,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改革决心和魄力。但在落实层面,真正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善于突破的不多,有的还处于等待观望状态,在盘活土地资源、创新金融服务、引进能人贤才等方面尚未创造出更多鲜活的经验。

三是融合主体不力。目前,我市缺乏能够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试点乡村普遍存在新型经营主体结构单一、管理粗放、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带动融合发展的能力不强。一些龙头企业仍然沿袭过去乡镇企业的做法,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仍以订单农业为主,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方式比例很低;
没有真正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农户在规模经营和产业链延伸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从而影响了广大农民主动参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存在“上头热下头冷”“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二、推进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化发展。产业融合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要立足我市的太行山水、沁河古堡、绿色田园、红色文化等区位特点及产业优势,进行不同层次的乡村生态、康养、教育、休闲价值的深度挖掘,精准制定特色鲜明的综合化解决方案和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设计方案,避免千村一面,保持乡村魅力。这既是解决布局简单雷同、项目同质同构的前提,又是降低发展成本、适应消费习惯的关键,也是提升竞争力、增强持续吸引力的核心。乡村的休闲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乡村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质、健康的食品,要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拉开现代农业、全域旅游发展框架,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田园、新农家、新农村,建成“农业有看点、村庄有亮点、农产品有卖点、乡村旅游有爆点”的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先行区,叫响“康养晋城”大品牌。

二是汇聚政策资源,强化要素保障。大融合需要大整合,要抓住用好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机遇,一是整合分散于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休闲农业开发等领域的扶持政策,创新涉农资金统筹投入、集中使用、强化管理的机制,破解农林文旅康政策资源“碎片化”的困境,让一个钢镚儿花出两个钢镚儿的效果。二是将资金整合和资金撬动两促进,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撬动工商资本、金融等各类资金资本涌入乡村。建议在晋城市转型发展母基金下设立“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专项基金”,为农村新业态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让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八方来财”。三是试点统筹增设农业建设用地指标,专门解决新业态中设施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融合产业用地难问题,推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尽快从脑中“一张蓝图”变为眼前“一幅实景”。

三是抓好主体培育,增强融合动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不仅是把五个“鸡蛋”放在一个盆里、并且还要打碎搅匀,是产业之间的高度融合、有机交融。促进产业融合健康发展,重要的是谁来干、谁能干好的问题。产业融合必须有一定的组织化程度作保障,一家一户有时很难干成,核心是要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元化的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培育出农业龙头企业2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700余个、家庭农场(业主大户)335个,各类新兴主体正在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但应在抓面上开花的同时,择优聚力做强一批真心搞农业、真正有实力、真情带农民的主体,打造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航母”。

四是注重利益联结,确保农民受益。农民群众既是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的建设主体,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绝对主角和直接受益者。要创新融合发展的组织模式,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在就业安排与创业机会上更多地让农民参与。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优先承担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落实财政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要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农宅专业合作社,盘活闲置的土地和空闲农房,设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确保农户持续受益,让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甘霖润泽广袤乡村和广大农民,进而结出乡村振兴更丰硕、更甜美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