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以智范文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创新能力自我评价7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4-01-18 09:25:03 来源:以智范文网

创新能力自我评价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影响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兴趣、爱好,乃至影响人的整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能力自我评价7篇,供大家参考。

创新能力自我评价7篇

创新能力自我评价篇1

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影响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兴趣、爱好,乃至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从各方面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素养,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新型复合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创新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的性质定位为“人文性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贯穿整个课程标准之中。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自由、灵活、开放,选择学生身边的、最熟悉、最喜爱的题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经验,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这样的教学才可能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欲望,使学生内在的发展要求和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这种灵活、开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零距离接触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真正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位学生。这种充满兴趣与激情的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生发提供了更大限度的可能。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创新的源泉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应该变以书为本的强迫、灌输式教学方式,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强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漠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情趣需要,老师为教书而教书,不仅不能形成“知识对流”,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反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确立启发、诱导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学会关注、鼓励和欣赏每一位学生,真诚地作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老师的欣赏、鼓励和帮助,给学生以“我能行”的信心,从而点燃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旺盛的表现力、创造力。

老师欣赏或肯定学生作品的某些方面,学生就会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才能吸收美术知识和培养美术技能,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学生如果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变为自觉,心情也就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学生,思想活跃,信心十足,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热情。

三、学生的想象是创新的羽翼

想象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联想、创造,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美术活动是借助形象思维的,而形象思维是最容易激发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开启学生的创造灵感,只能从学生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丰富的想象。

美术课之所以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因为美术活动是一种脑、手、眼等多种器官并用的活动,在训练感觉想象等方面都是十分有益的,并能促使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而这种综合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内核。

创新是最富于激情的活动。在情感的驱动下,审美想象力就会得到自由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情感的投入,鼓励学生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举一反三,真正进入自由联想的空间。学生一旦进入了自由联想的空间,就能创造出无数富有情趣而又奇妙的画面。在这种充满激情的学习、制作、创造中,教学过程自然会呈现生动、活泼、自由、激情、诗意与美的气氛与意境,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在上陶艺制作课时,我先让学生们欣赏一些传统、现代各种不同风格、个性鲜明的彩陶制品;欣赏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根据作业要求,他们异想天开,大胆实践,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陶艺作品。当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争先恐后、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的独特创意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四、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创新的土壤

美术教育的目的和活动就是通过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的人格,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自身的发展过程,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去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营造适合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氛围,并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在教学环节上应有意识地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美术课活动中去感受和发现作品的内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的参与、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面向所有学生,发掘潜能,去发展每一个体的创造性。重视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独立性与个性化,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运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提出与他人不同的理解或有所创新。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创造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中不搞“标准答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教材为本。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主动、自主、创造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作为享受教育的主体,具有内在生成的自发力,是有知觉、感觉、冲动、精力、意志力的个人;艺术教育不是教“艺术”,也不是进行“教育”,而是激发主体“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自觉,产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促使创新能力的自发形成。

美术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美术教学中重要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

创新能力自我评价篇2

【篇一:学习与创新自我评价】

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完成规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篇二:学习与创新自我评价】

学习目的明确,有理想,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努力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学习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有目的的收集与整理使用信息,有独立学习与研究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虚心请教。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完成作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有理想,与同学能够完美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恰当,会从失败中找经验。

【篇三:学习与创新自我评价】

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懂得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我勤于思考,敢于提出质疑,对知识有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努力追求学习完美。在课余时间里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竞赛,比如:全国生物竞赛,全国英语竞赛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意志。

【篇四:学习与创新自我评价】

有法律意识,公德意识,本人诚实守信,环境意识,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有爱心、乐于帮助他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的情况。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努力。品德优良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品德优秀,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创新能力自我评价篇3

前些天,听到一位老师在苦笑着大发感慨:“这次的作文真好批啊!”我不禁奇怪,都说:“写作文是学生一大难,批作文是老师一大烦”怎么又……?原来,这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20xx年的我》,交上来的54篇作文中,竟有30多篇都套用了同一个模式:“我睡着了,梦见……醒来,原来是个梦。”

我不禁想起当前作文教学“为学生铺好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状况。这样的作文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使学生不能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路或创新的想法表现出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往往没有“新颖之作”产生,也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指导方法。

作文课上,教师应多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周围事物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启想象的大门。比如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图书馆、公园、田野、溪边去完成作文;也可在实物描写时让学生带来喜欢的玩具、相片等;还可在作文前开展一些“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为唤起学生创新的灵感,还可采用听音启发想象法:听音乐声、车声、鸟声等,启发学生由声音想象到有关的事物;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情趣与现实生活等因素将命题作文改成半命题作文,甚至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做的做法,向学生征集命题,教师点拨等等。写作时,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想,老师帮着想的方法,也可以集体组成智囊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既可以“强强联手”也可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先想后说,说好了再写。这样,真正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上,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尽情的展现学生的个性。

其次,要巧用范文,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

有人认为范文只会让学生重复他人的思路,束缚学生的个性发挥,还易使学生产生懒惰心理。我觉得让“白纸一张”的小学生去自探写作之路何其难也,运用范文可以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利大于弊。但范文的选择一定要讲究,范文的主题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类似,也可以尽量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挖掘出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当代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教会学生欣赏作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新题材、新构思、新手法。

第三,作文评改方法要灵活,给足学生自信心。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修改,完成了一篇作文,实属不易,作为老师,不可随意否定其成绩,要以人为本,面对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给学生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的等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个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建议,作文评改采用“典型评析——互评互改——展示交流——评语激励”的步骤进行。

1、典型评析。教师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作品,指出其优缺点以及修改的方向。当然,评析时要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前提,引导学生自己也去读一读,划一划,批一批,再说一说,议一议,鼓励学生自主修改,进行创造性发挥,为互评互改打下基础。

2、互评互改。这一环节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认真地读自己或好友的作文,然后依据“典型评价”的思路、方法进行修改。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其他组员听,征集组员的意见进行修改。

3、展示交流。学生拿出修改好的作文读给班里的同学听,教师鼓励全班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评,发掘优点,指出不足。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限制学生,使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角度去评价作文。这样不但帮助学生修改了作文,还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研究、创造的机会,一举多得。

4、评语鼓励。就是请对方在自己的文尾写上一段鼓励性的评语,学生看过评改和评语后,也在文末写出自己从这次作文评改交流中得到的感受。这样,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别人的欣赏,自己也从中得到创作的动力。

以上整个评价活动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尽情的表现,做到了“有话就说”,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均得到了发挥。

最后,共同体验创作乐趣。学生成功了,应该让他们品尝乐趣,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或念给父母听,同学互相评赏后还可以把精彩的篇目排练成小话剧演出,有创意的作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投稿。这样通过读稿,评稿,演稿,投稿,能够强烈地激发起学生写作文的热情。这样坚持下去,相信学生的作文质量会有质的飞跃。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想办法为学生设计出更多科学的、新颖的、具有灵活性和启发性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用自己独到的见解,描述眼中的世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乐思善写中提高创新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当然,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不但要多给学生大胆写、自由练的机会,还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跟上时代步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兴趣习作的引路人。

创新能力自我评价篇4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能够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创新也是教育形式进步的表现,是教学内容丰富的地方。传统的中学政治教学中通常以内容的全面性作为基本发展点,而忽视了对教育的创新,不能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所以,本文以中学政治教育作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创新;分析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锐意创新也成为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对国家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学校中,教师要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突出教育本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中学政治教学现状

(一)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的中学政治教学中,更多的是一种统一的教学手段。教师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安排课程进度:“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学生通常都已经掌握了教师的基本套路,在上课之前也就不对政治课堂有所期待。另一方面,政治的内容比较枯燥,具体本质又很难去理解,教师的思维也非常单一,所以导致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与欲望都不是那么的强。没有动力,也就失去了创新能力的锻炼机会,无法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1]。

(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政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项必考的项目。尽管一些学生不愿意学,没有兴趣学,但却不得不进行学习。就学生而言,基于这种成绩导向的学习目的是无法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就教师而言,应试教育让更多的教师将授课任务摆在首位,学生的接受能力摆在后面,这样也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步[2]。

二、中学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

要想使学生思维得到创新,教师的教学手段是前提。中学生的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主要途径,它能够促进中学生思想文化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教师的授课方式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创新能力产生深远影响。第一,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列举出来,为学生们制作一些图片来增强他们的理解。还可以为学生们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能够体现其精神的视频。视频的主要内容是“西北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以“卖羊肉串摆摊”的方式进行。这个话题,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理想主义”展开讨论,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两组,两组同学分为正方和反方,分别论述支持或者反对的理由。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够调动学生的活跃思维,又能够使教师从中了解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的同时也是思维扩展的时刻。教师在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对辩论成功的一方予以奖励,这也激励了中学生充分开拓思维,将创新实践继续下去[3]。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就教师而言,他不仅要在教学的手段上加以创新,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使整个政治课堂都处在一种锐意创新的模式下。第一,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要教师去构建,更要得到学生的配合。教师可以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为学生设置一些情境模式,引导学生不断的去思考,而不是停滞不前,只等待教师来告诉我们答案。例如:在学习到“爱国主义共同理想”的这个话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针对此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这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政治领袖所认为的爱国理想是什么,使学生们先有一个具体的思路,在此理解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爱国主义就是为国家做出牺牲,也有的同学说对社会所付出的点滴小事都算是爱国的行为。学生在探讨爱国理想的同时,也是创新思维,开拓进展的时刻。他们能够从思考中认真审视自己的行为,从而确定自己前进的目标,激发创新能力的提高[4]。

(三)利用有利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步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条件。第一,教学可以按照学号给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为各小组制定不同的资源收集任务。比如:教师在讲到“中国社会的变迁”这节课使,可以让小组同学搜集一些中国社会成立之初的图片,再让另外的一组学生搜集现如今的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图片。通过课上对比的形式让学生们真正的对这节课的内容充分的了解。如果学生发现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独立完成这个任务,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在每组分别派出一位同学在讲台上为大家讲授他们的心得与从中学到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并且在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使思维得到了扩展,促进了学生们创新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懂得迎难而上。第二,教育资源的整合也要求教师改变教育方式,对学生多进行鼓励。一些学生在政治学习中不愿意去创新的原因是没有教师的鼓励,他们得不到关注点。所以,要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激发,教师可以在课上多表扬学生。尤其对于那些上课不愿意发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自信,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全面提高[5]。综上所述,中学政治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全面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挖掘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发展学生兴趣为目标,做到多元化的教学思想。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也应该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增强自身的创新思维。中学学生政治思维的创新不仅能够促进自我良好发展,还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尹珍香。中学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xx,05:142-143.

[2]王昭敏。中学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华少年,20xx,19:12.

[3]李醒。浅谈中学政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xx,11:69.

[4]王敬焕。浅谈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xx:1.

[5]戈文娟。中学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xx:1.

创新能力自我评价篇5

目前在人才市场上,高职院校毕业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比较紧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多数的用人单位反映该专业的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特色不明显和突出,事实上导致了市场供需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面对人才市场的迫切需求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高职院校亟待改革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现状

1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对于其发展没有准确的定位。因为不清晰的发展思路和不鲜明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特色,导致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与教学体系;高职实践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在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教学内容和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还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

2相对统一的教学类型,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为受制于客观方面的条件,教师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坚持因材施教,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最终导致创新教育的开展受到阻碍。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表现是,其校美内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也就是说,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大多具有丰富的理论,但是实践能力严重不足。鉴于此,用人单位不得不对其进行再培训方能正式上岗,这无疑致使用人单位客观上增加经营成本,也消减了其进行毕业生招聘的积极性。

3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没有切实突出时代和行业的特征。所设置的信息化专业课程比较少,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力度不够。充实与更新专业教学内容跟不上市场业务发展的步伐。人才市场和行业企业尤其重视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然而相关的培养和教育明显不足,导致学生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比较低][,忽视服务行业在礼仪方面的要求。

4重视专业知识理论的课堂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在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时,一般都会意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做到全部专业课程都实施实践教学,这导致学生并没有充分地接触实际的机会,从而使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质量不是很高。

5教学与考核的方法与手段相对简单。往往重视传授书本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动脑与动手能力。应用的现代教育技术不够,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的建设不能与时俱进,没有把产学研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对国外的模仿或照搬,没有完全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创新思想、理论和实践体现得不明显。而市场营销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必须紧密联系实践进行教学和考核,才能体现出专业的科学性。考核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考试过后学生就不再与教师保持联系,导致无从了解自身学习的效果,还存在哪些缺点,进而也就不知怎样进行自我提高。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具有的重要性

1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传统教育模式的长期培养下,我国的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普遍不足。而高职教育本质上必须坚持就业导向,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保证其形成相关的职业能力,从而满足其就业岗位的各方面的要求。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拥有创新型人才能够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专职的高层次科学研究人员,而且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线劳动者。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不应该只是手持一纸文凭,或者再加上几个上岗证,不能仅满足于谋到一份职业而有饭吃,而应该成为创新型实用人才,努力转化现代科学知识为成熟的生产技术,并且在生产实践中加以积极应用推广。

2改革市场营销教学的重点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市场营销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特别重视创新实践能力。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应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企业和行业要求学生不能死学知识,而是要学会灵活运用。因此,改革市场营销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和输送企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从而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

3企业要求营销人员具有基本的创新能力。现代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决定其能否得到持续发展,抢在别人之前把自己的传统产品淘汰,而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这是企业的最佳经营策略。而对于市场营销而言,则需要创新营销观念、组织和技术。这就需要市场营销人员时刻保持弹性的思维模式,不断开创营销新思维。对企业发展而言,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企业的营销工作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开拓性,所以企业尤其重视并要求其营销人员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三、改革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1专业教师要具有创新教育的思想。专业课教师决定着学生是否切实形成专业知识与素养,是否能够切实提高创新能力。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思想,形成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坚持以创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投身于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之最终成为创新人才。

2全面改革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不能只是针对一两门或者几门专业课程,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对课程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改革,以实用性为目标,重组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要适当地增加选修课程,尝试开设综合性的人文课程,加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二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专业教师进行多种形式专业教学创新;三要积极借鉴先进的专业教学模式和经验,例如有些院校的“教学工厂”模式,以期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问题、进行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四要把创新和创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已经毕业的学生积极创业的优秀典型,引导、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创业,努力成为创业、创新型人才。

3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与教学氛围。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首先营造创新文化氛围,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制定专业发展策略和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一线教师在构建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应该注重营造和谐自由、安全民主的环境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操,熏染学生的专业素养,这本身就有力地体现了创新教育。

4模拟实际的营销,锻炼学生的营销创新能力。营销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否则就无法适应实际的营销工作,因此必须与营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地培养创新能力。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训室、实训课程,以及通过顶岗实习等途径,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营销实践。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营销策划和营销大赛等相关的校园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营销创新能力。

5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多半依靠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和推动。因此,基于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引导鼓励学生多听、多看,从而形成创新的灵感。在进行专业教学时,教师必须坚持丰富专业知识,并进行及时的更新,不断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的学科知识,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创新灵感。同时,也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去激发他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二是利用营销实践中的具体故事或者案例,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利用发散思维尽量给出更多的答案,从而激发他们形成创新意识。三是采取企业常用的游戏培训方法,使学生在解决游戏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创新乐趣。这种方式相比于创新的实践课题操作起来更容易,能够节省课堂时间,效果也更为显著。

6构建考核学生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市场营销专业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具有能够量化的具体指标。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效果评价时,要把其是否具有创新意识、能力和成果作为重要内容,从而推动学生不断地去追求自我创新和提高。

7专门开设“创新学”的相关课程。“创新学”属于新兴的学科,通过专门开设“

创新学”的相关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向学生介绍创新思维、创新工程,以及开发创新和流畅性。从而有效地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职业教育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高职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属于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而且创新意识是人类大脑的一种高级活动,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和形成。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深化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从而使毕业生能够灵活地掌握营销专业知识,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韦恒,韦韧,肖南云。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xx,(12)。

[2]钱东东,吴少华,彭薇。高职教育要加强创新能力培养[DB/OL]。中国知网,200802

创新能力自我评价篇6

从实验的性质来看,可分为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两大层次。前者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后者的综合性实验是介于两层次之间的,设计性实验才是培养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而创新性实验则体现了实验效果的最高境界。

何为设计性实验?其主要特征是老师只给出实验的对象、目标、要求、技术指标、完成期限和验收方式,至于实验的实现方案、技术路线、元器件的选择、具体制作和调试方法、指标测试等则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比如,各类电子大赛就是设计性实验的一种具体体现,因为大赛规则中包含了基本要求和自主发挥的要求。自主发挥实际上融合了创新性实验的内涵。所以说,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和效果:

1.由于设计性实验的全过程是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实验的主动权在学生方,不可能存在等待、依赖思想,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前提基础。

2.设计性实验的要求不是通常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简单综合,而是更多地贴近工程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实现,含有创新因素,因此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有压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动力源泉。

3.学生通过设计性实验中的任务分析、方案制定、电路构思、硬件设计、软件编写、分步试验、制作实施、系统调试、指标测试、性能改进和报告撰写等全过程的实践和攻关,既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又能把研究视野扩展到相关的知识领域,接触一些先进的元器件并加以运用。动手实践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会有实质性的提高,创新素质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升。

4.由于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必须独立经历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的全过程,每个人的方案和实施方式各异,从学生的整体来看,充分发挥了各人的原创能力、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由此也萌发出来不少对工程和社会有实际贡献的创作思路。设计性实验的要求和技术指标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在实施过程中的技术交流和问题的探讨、相互启发和取长补短,这种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氛围和条件是实验指导老师的能力所无法提供和满足得了的。

设计性实验是学校提倡的实验教学的方向,需要积极建设和实现,但目前存在一些有待理顺和解决的问题:

其一是职能部门对课程的性质在认识观念上有疏忽,对于理论加实验的课程即使是简单的演示性或验证性实验,也存在元器件的损耗和补充的问题,需要考虑实验经费的支持,设计性实验就更是如此。但往往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没有被纳入预算,而被当作纯理论课对待,没有教学经费的支持,开展设计性实验就成了一种美好的空想。

其二是设计性实验的建设之所以未能广泛开展,是受到电子元器件种类和数量供应的制约。因为,修课的学生多,为了发挥学生的潜能并达到各具特色的实验设计效果,就必须提供足够多的不同题目的设计要求和任务。这一方面需要老师挑起技术支持的重担;而另一方面学校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各种元器件,这是设计性实验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需要认真考虑和对待。

创新能力自我评价篇7

开放性实验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兴趣,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

组织学生参加开放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仅指导学生,而且也从学生中获得了新的思想和动力,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自主选择实验项目,预约实验时间,训练自己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室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和经费,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处理实验数据,不断扩展知识面。

针对一些自选实验课题型,可以鼓励学生多做市场调查,结合市场需求,将自己的课题按产品要求设计,在论文中还要附带详细的使用说明书,以便于进行市场推广。从而使开放性实验不仅仅局限于实验,而是将其转变为产品设计开发,这样可以大大开拓学生思路, 提高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