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以智范文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语文教案《挑山工》5篇

时间:2023-12-18 13:25:03 来源:以智范文网

语文教案《挑山工》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挑山工》,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看这节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挑山工》5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教案《挑山工》5篇

语文教案《挑山工》篇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挑山工》,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二大段,整体感悟。

1.轻声地读课文,把含义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你读懂了么 你是联系哪些内容读懂的

(1)出示挑山工的话: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你们是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听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这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听听住住更不行。 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提问:挑山工的话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

(2)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而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所以常常跑到游人的前边去了" 好好读读,找找。

(3)交流。

"或者……或者……或者……"

(这里列举了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的三个情形:他们或者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是多么的逍遥,多么的自在。)

那么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游人游山赏水时的悠闲和轻松呢 试着再读一读。请几名学生读。

(4)挑山工呢 (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时间长了,就走到游人前边去了。)

指导读好游人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现。

3.交流三次相遇。

(1) 山下相遇,很快超过他。(练习朗读)

(2)回马岭舒展(练习朗读)

(3)五松亭(练习朗读)

4.还有值得研究的句子吗

讨论:

(1)"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什么地方不理解 )

(2)" 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流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

师: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我"亲眼看到挑山工几次与我们同时起程,每次都是我们先超过他,可每每被他赶上,甚至超过,所以听了挑山工的这段话,我——心悦诚服。(出示句子)

5.让我们再来读读挑山工的话。你从挑山工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1)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定目标。

(2)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练读)

(3)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若生讲不出"认定目标")师可引:游人与挑山工登山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或换一种说法,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认定目标或有明确的目标)请生在黑板上随意书写。

6.师总结:挑山工认定目标,决不三心二意,坚持不懈,决不信步游走,坚韧不拔,决不半途而废。这就是挑山工话中"包蕴"着的"意味深长"的哲理。——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7.挑山工的朴素的话语包蕴着如此深刻的道理。我想,同学们也肯定能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出这句话的含义。作者需要它,你需要它吗 请你看着这幅图,把你的理解,体会用笔表达出来吗

三,交流读后感。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来,联系上下文是理解阅读内容的好方法。以后我们还要经常运用。

五,作业。

语文教案《挑山工》篇2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挑山工,从其登山中感受并学习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学习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挑山工,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具文字图象等课件

程序设计

一.引入(3分钟)

师: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常年奔走在交通不便的山区,靠着自己的一副肩膀和两条腿给别人挑货上山,用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们就是------(生答挑山工,师板书课题)

师:有见过或听说过挑山工吗?说说你知道的挑山工的情况(指名)。

师:作家冯骥才在泰山游览时就曾经见过这么一个挑山工,回来以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挑山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相信读完课文我们会对挑山工有更多的认识。请大家读课题。(生读)

二.初知(5分钟)

师:首先一起来读读课文,翻书92页,以你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不会读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多试几次,还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明白的孩子请坐直。好,现在开始。(生读,师巡视并相机指导有困难的孩子读书)

师:读得真认真啊。那么在刚才的读书中你都遇到了课文中的哪些人物呢?(生集体答议)而他们,都在做着同样的事,那就是-----(生答登山)。

三.精读

(一)探究挑山工和游客登山的不同,感知挑山工形象

1.寻找不同点(5分钟)

师:同样是登山,他们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想想有什么不同。(生读书,思考)

师:老师发现很多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现在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建议选择写字快的孩子进行书写(生拿课前发的表格,讨论填表,等大多数孩子填好师对合作学习进行简单评价)

师:讨论挺热烈的,那他们都有哪些不同呢?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展示给大家吧。(指名上台借助投影仪展示表格内容并讲述)

师:还有补充吗?(指名补充)

3.体会两大不同点(7分钟)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老师发现孩子们说到了这样一点----挑山工背负重物登山,走的路线是-----折尺行路线。折尺形是怎样的形状呢?想一想然后在书上画一画。(指名画)关于这一点,课文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研究研究。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个段落呢?(生集体答议后课件展示一自然段内容)我们一起合作读读这一段,请孩子们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写的情景。(师生合作读)

师:读完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名)

师:在长期的登山生活中,挑山工们找到了这样一种行走的最佳路线-----折尺行路线,这样既避免了直上撞到货物,又保护了自己的膝盖,还节省了力气。这样的一种路线的选择,其实正是我们劳动人民生活经验和生活智慧的闪光!一起来看看他们登山的情景。(播放课件)

师:关于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速度却并不比游人慢,你们又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指名)在登上泰山的整个过程中挑山工几次赶上了作者呢?分别是在哪些地方?(集体答议)

4.体会两大不同点的原因(10 分钟)

师:怪了,走的路程多速度却并不慢,这可真是一个不解之谜(板书词语集体读词,指名说意思)。读读书,看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揭示谜底的段落和句子。(生读书找句)这些句子在哪儿呀?

师:一起读读这些句子,想想知道了什么?(生读后指名说,最后引导找出最能说明谜底的句子----一个劲儿往前走)

师:“一个劲儿往前走”,(板书这个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说给同桌听。(生互相交流后指名全班交流,师引导理解“往前”就是往山顶,这其实也就是挑山工的目标,一个劲儿就是不停下来,一直向前)

师:挑担登山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炎热,疲劳,饥饿,所挑重物因为捆绑不牢的滑脱等等情况,会随时侵扰并影响他们的速度。想象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他们又是怎样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呢?(指名)

师:正是这样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挑山工最后超过游人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登上了极顶(板书登上极顶)。其实做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朋友,一起来认识他们。(师展示并读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像挑山工,居里夫人和徐霞客一样的人?(指名)从这些人身上你明白了什么?(指名)是的,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我们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师:挑山工这段朴素的话包蕴着多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啊!(引导理解包蕴就是包含,意味深长就是含义深刻)冯骥才爷爷也体会到了这样的哲理,所以听完以后他“心悦诚服地点着头”(师板书,生读这个词语)。你怎么理解这个词语的呢?(指名)

(二)探究作者受到的启示,深化挑山工形象(8分钟)

师:冯骥才爷爷不仅诚心诚意地佩服这些话,还深受启示,所以从泰山回来,他画了一幅画,画的内容是这样的(课件展示最后一段)谁来读一读?(指名一生读)他的读书让老师听出来了。谁能让我们听出更多的东西?(再指名读,引导评议,引导读出山的陡直和挑山工不怕吃苦,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全班齐读这句

师:接下来冯骥才爷爷继续写到(边指课件上的句子边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生质疑,同桌合作交流解疑,全班汇报,引导理解“它”的含义。小结:原来这个“它”表面看是指这幅画,其实更指的是挑山工身上那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师:冯骥才爷爷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需要吗?把这幅画也挂在我们的心里吧!(生再次齐读画的内容)

师:你们已然把这幅画挂在了心里,所以当你们热爱某种事物的时候,或者决心做好某件事情的时候,老师想你们也会象挑山工那样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去研究它,做好它!是吗?

四.结语(2分钟)

师:课文读完了,相信每个孩子对挑山工都有了更深的认识,说说现在在你的印象里,挑山工是怎样的人?(指名)

师:挑山工的确是这样一种人。现在让我们再次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让我们一步步了解挑山工的呢?(指名,相机引导课文思路和描写方法)

师:以后如果我们遇到象挑山工这样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你会怎么让别人来了解他,或者说你会怎么写呢?(指名,相机总结写人的方法)

师:课后找找看有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有,就用你们的笔把他们记录下来吧,好吗?老师等着认识他们呢!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孩子们。

挑山工

板书:

一个劲儿往前走登上极顶

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获得成功

语文教案《挑山工》篇3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挑山工,从其登山中感受并学习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学习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挑山工,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具文字图象等课件

程序设计

一.引入(3分钟)

师: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常年奔走在交通不便的山区,靠着自己的一副肩膀和两条腿给别人挑货上山,用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们就是------(生答挑山工,师板书课题)

师:有见过或听说过挑山工吗?说说你知道的挑山工的情况(指名)。

师:作家冯骥才在泰山游览时就曾经见过这么一个挑山工,回来以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挑山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相信读完课文我们会对挑山工有更多的认识。请大家读课题。(生读)

二.初知(5分钟)

师:首先一起来读读课文,翻书92页,以你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不会读读不通的地方可以多试几次,还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明白的孩子请坐直。好,现在开始。(生读,师巡视并相机指导有困难的孩子读书)

师:读得真认真啊。那么在刚才的读书中你都遇到了课文中的哪些人物呢?(生集体答议)而他们,都在做着同样的事,那就是-----(生答登山)。

三.精读

(一)探究挑山工和游客登山的不同,感知挑山工形象

1.寻找不同点(5分钟)

师:同样是登山,他们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想想有什么不同。(生读书,思考)

师:老师发现很多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现在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建议选择写字快的孩子进行书写(生拿课前发的表格,讨论填表,等大多数孩子填好师对合作学习进行简单评价)

师:讨论挺热烈的,那他们都有哪些不同呢?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展示给大家吧。(指名上台借助投影仪展示表格内容并讲述)

师:还有补充吗?(指名补充)

3.体会两大不同点(7分钟)

师:在刚才的交流中老师发现孩子们说到了这样一点----挑山工背负重物登山,走的路线是-----折尺行路线。折尺形是怎样的形状呢?想一想然后在书上画一画。(指名画)关于这一点,课文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研究研究。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个段落呢?(生集体答议后课件展示一自然段内容)我们一起合作读读这一段,请孩子们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写的情景。(师生合作读)

师:读完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名)

师:在长期的登山生活中,挑山工们找到了这样一种行走的最佳路线-----折尺行路线,这样既避免了直上撞到货物,又保护了自己的膝盖,还节省了力气。这样的一种路线的选择,其实正是我们劳动人民生活经验和生活智慧的闪光!一起来看看他们登山的情景。(播放课件)

师:关于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速度却并不比游人慢,你们又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指名)在登上泰山的整个过程中挑山工几次赶上了作者呢?分别是在哪些地方?(集体答议)

4.体会两大不同点的原因(10 分钟)

师:怪了,走的路程多速度却并不慢,这可真是一个不解之谜(板书词语集体读词,指名说意思)。读读书,看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揭示谜底的段落和句子。(生读书找句)这些句子在哪儿呀?

师:一起读读这些句子,想想知道了什么?(生读后指名说,最后引导找出最能说明谜底的句子----一个劲儿往前走)

师:“一个劲儿往前走”,(板书这个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说给同桌听。(生互相交流后指名全班交流,师引导理解“往前”就是往山顶,这其实也就是挑山工的目标,一个劲儿就是不停下来,一直向前)

师:挑担登山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炎热,疲劳,饥饿,所挑重物因为捆绑不牢的滑脱等等情况,会随时侵扰并影响他们的速度。想象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他们又是怎样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呢?(指名)

师:正是这样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挑山工最后超过游人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登上了极顶(板书登上极顶)。其实做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朋友,一起来认识他们。(师展示并读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像挑山工,居里夫人和徐霞客一样的人?(指名)从这些人身上你明白了什么?(指名)是的,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我们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师:挑山工这段朴素的话包蕴着多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啊!(引导理解包蕴就是包含,意味深长就是含义深刻)冯骥才爷爷也体会到了这样的哲理,所以听完以后他“心悦诚服地点着头”(师板书,生读这个词语)。你怎么理解这个词语的呢?(指名)

(二)探究作者受到的启示,深化挑山工形象(8分钟)

师:冯骥才爷爷不仅诚心诚意地佩服这些话,还深受启示,所以从泰山回来,他画了一幅画,画的内容是这样的(课件展示最后一段)谁来读一读?(指名一生读)他的读书让老师听出来了。谁能让我们听出更多的东西?(再指名读,引导评议,引导读出山的陡直和挑山工不怕吃苦,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全班齐读这句

师:接下来冯骥才爷爷继续写到(边指课件上的句子边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生质疑,同桌合作交流解疑,全班汇报,引导理解“它”的含义。小结:原来这个“它”表面看是指这幅画,其实更指的是挑山工身上那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师:冯骥才爷爷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需要吗?把这幅画也挂在我们的心里吧!(生再次齐读画的内容)

师:你们已然把这幅画挂在了心里,所以当你们热爱某种事物的时候,或者决心做好某件事情的时候,老师想你们也会象挑山工那样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去研究它,做好它!是吗?

四.结语(2分钟)

师:课文读完了,相信每个孩子对挑山工都有了更深的认识,说说现在在你的印象里,挑山工是怎样的人?(指名)

师:挑山工的确是这样一种人。现在让我们再次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让我们一步步了解挑山工的呢?(指名,相机引导课文思路和描写方法)

师:以后如果我们遇到象挑山工这样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你会怎么让别人来了解他,或者说你会怎么写呢?(指名,相机总结写人的方法)

师:课后找找看有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有,就用你们的笔把他们记录下来吧,好吗?老师等着认识他们呢!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孩子们。

挑山工

板书:

一个劲儿往前走登上极顶

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获得成功

语文教案《挑山工》篇4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误、朴素造句。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2、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

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1)学生划段,讨论段意。

(2)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挑山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先写挑山工的样子: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写他们的动作,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有节奏地一甩一甩,再写他们登山的路线--折尺形。

好处:不损坏东西,还可以省力气。

追问:有什么缺点吗?

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3、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我的疑问是什么?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4、读文体会二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从这一段中找出我与挑山工登山的过程中,都是怎样登的?挑山工在哪儿超过了我?

(学生边读边勾划书中有关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再认真思考一次。

3、汇报。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齐走)并很快超过了他。可是在回马岭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头。最后,在极顶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头。

(教师边听边板书要点。)

4、追问: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头?从哪儿知道的?

①读挑山工的话,考虑一下他讲了几个意思?

②分析。

(联系实际说说这些话的含义。)

挑山工游人

走得慢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作者用亲身经历解答了疑问。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思考: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2、汇报。

这幅画体现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不停地前进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教学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板书设计:

挑山工

挑山工游人

走得慢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课后小结:

语文教案《挑山工》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五课。

[导入设计一]

(用cai课件播放泰山上的挑山工肩负重荷奋力登攀的情形,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观腳象、体验。)

师: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挑山工挑着沉重的货物,显得很吃力!

生:泰山的路崎岖又陡峭。

师:好个“崎岖又陡峭”,多么会用词呀!

生:挑山工是以挑货上山为生的人。

师:是的,挑山工的职业就是挑货上山。泰山上的挑山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挑着重担走在崎岖又陡峭的山路上。

生:挑山工的背都是弓的。他们每登一步都挺费劲的。

生:是的。我看见他们的脚筋都凸起来了。

生:挑山工们登山艰难不仅仅是因为肩上的担子重,还因为要走的路坎坷、陡峻、曲折、漫长!

生:对,我登过山,走得越久就越显得累。

师:同学们不但有慧眼,还有一颗慧心!

生:我仿佛看见挑山工咬紧牙关,挥汗如雨。

生:我仿佛听见扁担吱嘎直响,这吱嘎声好像在说“太重了,太沉了,别把我给压折了!”

生:我好像听见挑山工们气喘如牛。

师:我似乎看见同学们想象的翅膀在飞翔!

生:虽然艰辛无比,可挑山工们没有丝毫的怨言,没有一点松懈的意思。

生:是的,他们的表情那么乐观,一步一步迈得那么坚实!

生:他们每登一个台阶就接近目标一点点,他们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师:这是一群乐观的、踏踏实实的挑山工。你们的语言里充满了对挑山工的赞扬和敬佩之情!

师:泰山上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可作者特别关注的是这挑山工,挑山工牢牢地印在作者的心里,深深地震撼着作者的心灵。同学们通过看画面就有这么多的发现。在待会儿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导入设计二]

师:同学们不但爱预习,而且会预习。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预习的?

生:读课文,边读边想。不懂的地方多读,多想。

生:我还请教了我的爸爸。

生:我上网查了资料,知道泰山是五岳之首,泰山很雄奇。挑山工是专门从事挑货上山这一行的人。

师:同学们确实很会预习,在预习中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我请一个同学来当挑山工的形象代言人,你们根据内容来判断我请的这个同学是否合适。(请白白胖胖的吴鑫同学上台)

生(小手如林):不行,不行。挑山工长年累月挑货上山,风吹日晒的,皮肤哪有那么白呀。

生:吴鑫同学,虽然壮壮的,但他的肌肉不结实。

生:对对对,挑山工天天挑运货物,肌肉一定很结实的。

师:看来老师得重选一位了。(请出细高个的李煜鹏同学,学生一致反对)

生:这么瘦怎么干这么重的活呀?会累垮的。(众笑)

生:天天登山挑运货物,身体应该是健壮的!

师:有道理。

生:挑山工哪有这么高的呀?

师(故作疑惑):谁说挑山工就不许是高个呀?

生:挑山工天天挑货上山,为了多赚点钱,还尽量多挑货,常常挑很重的担子,身板长期受压,长不高的。

生:课文也提到“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

师:真会用心读书!我想挑山工赏挑重担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多的服务。(面对李煜鹏同学)你说对吗?(李点头以示赞同)

师:同学们预习得真认真。那你们把课文中描写挑山工以及他们如何登山的语句找出来读读,看谁能把挑山工读活!先自己或同桌之间练读,相信你们行!待会评一评看谁读得好,读得好的大伙用掌声把他(她)请上台演一演。(话音未落,学生便神情专注、饶有兴趣地读开了。)

[导入分析]

片段一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法。逼真的情境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身临其境地观察、想象、体会。泰山的险峻以及挑山工逼真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了挑山工登山之艰辛,初步萌发了对挑山工的敬佩与赞扬之情。

片段二采用的是趣味导入法。“形象代言人”在广告界里司空见惯,可移植于课堂实属鲜见,一下便击中了学生的兴奋点。而后教师步步为营,以“评议人选是否恰当”为细节,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引领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流思辨中,完善和深化对挑山工形象的理解。

片段一和片段二的异曲同工之妙在于: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凸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着眼于教学的主要目标。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挑山工登山的艰辛,为后续教学中学生潜心会文,充分品味、体悟挑山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向着目标不懈努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作好了铺垫,未走进作者的心灵情感世界夯实了基础。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